就医电话
053282789695
扫描二维码
关注"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脊柱外科" 微信服务平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手术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患。1983年,key首先报道了脊柱韧带骨化现象,并称之为“韧带骨化性脊柱炎”。


    1简介

    颈部脊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的现象。此病不一定都有症状,多见于东亚各国。日本首先报道。多见于颈椎,常与特发性弥散性骨肥厚症、强直性脊椎炎和颈椎病同时出现。病因不明。骨化韧带突向椎管,可产生脊髓损害症状,与脊髓型颈椎病难以区别,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诊断靠侧位X射线检查,可见椎体正后方有片状或条索状韧带骨性致密现象,脊髓造影、CT及磁共振更有帮助。一般脊髓受压症状明显者需要及时解除压迫,脊髓造影骨化部位明显梗阻时适于进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型减压。梗阻在椎间盘水平,适于进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间植骨融合术。

    2诊断



    根据上述神经学检查,结合X线、CT、MRI等影像学所见,常可作出明确诊断。但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  

    (1)后纵韧带骨化并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出现,许多X线普查发现的后纵韧带骨化十分严重,但其本人还可以正常生活而无明显的症状。同样,在某些广泛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灶中,并不是每个平面都产生压迫症状的,必要时可采用神经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来确定受累及的神经范围及平面;  

    (2)除了后纵韧带骨化之外,骨化灶还可以发生在黄韧带,这两组韧带的同时骨化就会严重影响椎管的大小,产生明显的脊髓压迫症,若同时累及到胸、腰椎,则病情将更为复杂多变。



    3治疗措施

    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轻微,或症状明显但经休息后能得到缓解者,以及年龄较大有器质性疾病者,均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常用的有持续头颅牵引、卧床休息、颈托固定、理疗和药物治疗等。由于后纵韧带的骨化块既可以对脊髓产生直接接续的压迫,又可以在颈部活动时对脊髓产生磨擦,采用保守疗法将颈部固定后可以消除擦引起的刺激,取得的疗效往往较预期的为好。对于颈椎的间歇性牵引法与推拿疗法,有引起症状加重的报道,应慎重选用。药物疗法除注射消炎止痛、神经营养药物之外,近来有神经生长因子运用于临床,显示了一定的疗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若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疗法仍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1)症状严重,骨化明显,椎管矢状径小12mm以下;  

    (2)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重,保守治疗无效者;  

    (3)影像上骨化灶十分明显,此时颈椎管已极度狭窄,轻微外伤即可引起脊髓损伤,有人主张积极手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可选择前路和后路两种途径实施,目的是解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对脊髓的压迫,扩大椎管。

    颈前路手术适应征  

    (1)颈3以下节段性后纵韧带骨化,骨化灶厚度小于5mm,椎管狭窄率小于45%,前路手术较安全;   

    (2)对于3个或3个以下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灶,前路减压加植骨融合为首选。  

    从理论上讲,后纵韧带骨化均应施行颈前路手术,直接切除韧带骨化灶解除脊髓压迫,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对于某些较为特殊的后纵韧带骨化,外科医师不得不选择颈后路手术。颈前路手术又包括后纵韧带骨化灶的切除法和飘浮法两种。采用飘浮法时,先切除减压范围内椎间盘,再用咬骨钳将椎体部分咬除,并用微型钻头磨削切除椎体后缘骨质,使黄白色的后纵韧带骨化块逐渐显著出手术野,并将骨化灶四周完全游离软化呈浮动状态,减压后硬脊膜下脑脊液的搏动膨胀,骨化灶可以逐渐向前移动,从而达到减压目的。减压区域须植入髂骨块。

    颈后路手术适应证  

    (1)4个或4个以上节段的连续型或混合型后纵韧带骨化症;   

    (2)后纵韧带骨化灶累及颈1~2者;  

    (3)后纵韧带骨化灶波及颈胸段至颈7以下椎节者;  

    (4)后纵韧带骨化灶伴发急性颈脊髓损伤,须作广泛多节段椎板切除除减压者。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
    专家坐诊
    就医指南
    入院指南

    乘车路线:2路、2路电车、205路环线、212路环线、218路、222路、301路、305路、308路、320路、325路、366路、5路、702路、隧道1路、隧道3路、隧道5路、隧道7路。